新闻中心NEWS
联系我们

机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网址:www.365ICL.com

电话:028-85980506、028-85980420

传真:028-85980418

地址:成都市天府大道中段天府软件园D6栋17F

下一次大震来袭,我们有地震预警

点击数:5963   录入时间:2013年4月27日

“下一次大震来袭,我们有地震预警!”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为芦山地震遇难同胞默哀

 

427日,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全体员工为芦山地震遇难同胞和参与救援而牺牲的英雄们默哀。“下一次大震来袭,我们有地震预警!”——我们一直以此鞭策自己。连日来,媒介、公众及社会各界对地震预警事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不断推动地震预警事业发展。

 

1.     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网友自汶川地震以来对地震预警的关心、关注、支持和报道。这些信息和报道向大众科普了地震预警技术、地震预警技术的优点和不足、地震预警的预期减灾效果,有效促进了地震预警事业的发展。此外,地震预警的原理、发展历史、国内外研发和利用的进展等科普还需要继续加强。这方面,希望媒体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2.     我们非常感谢来自科技部门、地震部门、应急部门、民众、志愿者、媒体的大力支持。离开这些支持,中国民间预警技术不可能取得任何发展。在各方的支持下,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发的地震预警技术系统201292日通过了四川省科技厅在北京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鉴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许绍燮和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担任主任。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减灾所已经逐步建立了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大的地震预警系统并且通过手机、计算机、微博、专用地震预警接收终端、和广播电视发布预警信息,这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面向公众地震预警技术的国家。今后,我们继续呼吁各方参与和支持中国地震预警事业,用科技减灾,为苍生谋福。

 

3.     地震预警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其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减灾所将继续大力开发和完善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同时与社会各界一道共同做好公众科普,提升台网和接收设备覆盖面,扩大预警应用范围和领域,并配合政府有关部门促进我国地震预警政策、法律、规章的制定,为国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作出积极贡献。

 

4.     在此次雅安芦山“4.20”的7.0级地震中,地震预警起到了一定的减灾效果;在“4.25”的4.8级地震中,一些人利用地震预警信息采取了避险措施。这些预警信息都通过新浪微博进行了发布,受到多方重视。我们将继续探索和改进发布渠道,也呼吁社会各发布渠道给予我们以支持和帮助。

 

5.     减灾所注意到,在此次雅安芦山“4.20”地震中地震预警系统的响应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们正在夜以继日地努力,我们相关这些技术及其应用都将获得进一步提升。在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支持下,我们有信心把该系统做到世界领先水平。

 

6.     我们愿意并希望进一步整合国内地震预警方面的技术、管理、发布、动员、应急力量,促进中国地震预警事业的发展。

 

7. 我们相信,作为重要减灾手段的地震预警,将能够在下次大震来

  袭时,取得更好的减灾效果。我们正在为此目标而全力以赴。

 

微信公共账号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