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联系我们

机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网址:www.365ICL.com

电话:028-85980506、028-85980420

传真:028-85980418

地址:成都市天府大道中段天府软件园D6栋17F

地震预警系统有望助力地震预报研究

点击数:3306   录入时间:2013年7月18日

    地震预警系统有望助力地震预报研究

 

717日,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减灾所)所长王暾博士提出若我国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具有地震前兆监测功能,则有望促进地震预报研究的进步。

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而阻碍地震预报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可靠的地震前兆数据。这是因为,迄今我国建设了包括地形变、电磁和地下流体等地震前兆观测台站平均间距近100公里。这样大的台站间距,一方面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周围的重力、地电和地磁的等物理性质的变化难以被监测到;另一方面,在台站间距如此大的背景下,在个别前兆仪器监测到异常变化后,难于确认异常变化是由于地下结构变化造成的还是由于人为干扰。这阻碍了地震预报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王博士指出,鉴于有效的地震预警系统需要密集布设地震预警监测仪器(仪器间距小于20千米),若在这些仪器中都内置前兆传感器(例如,重力加速度传感器等),则可在建成地震预警系统时,也建成密集的地震前兆监测网。而确定前兆的变化与地震发生之间的关联将有力促进地震预报的研究。当然,这需要在制定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方案时科学规划,否则在预警系统建成后改造就不方便了。

        至于密集前兆监测网为什么利于剔除人为干扰,王博士解释说,人为活动的干扰一般是局域性的,一般只能造成小空间区域的扰动。而大地震造成的异常,应会造成较大区域的前兆异常,密集台网中多台仪器应可能监测到前兆异常。这对于临震预报将是有益的。

 据悉,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减灾所已经于20133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震预警系统并在芦山7级地震中向民众发布的预警信息减少了人员死伤、稳定了信息接收人员的民心。在来自四川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减灾所于3年前启动的基于地震预警系统的密集前兆监测网的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减灾所将使其新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具备地震发生前的预报、地震发生时的预警、地震后的灾情速报等功能。

微信公共账号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