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联系我们

机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网址:www.365ICL.com

电话:028-85980506、028-85980420

传真:028-85980418

地址:成都市天府大道中段天府软件园D6栋17F

救命40秒!浙大校友成功预警九寨沟地震!还曾预警38次破坏性地震,无误报漏报

点击数:3691   录入时间:2017年8月11日

2017-08-10 11:20  浙江大学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成都市高新区减灾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能源系毕业生王暾研发设计的ICL地震预警系统在此次地震中,提前71秒通过手机及专用终端为成都市发出预警信息,提前40秒通过汶川县电视台发出预警,提前19秒为甘肃陇南市发出预警。算上这次,该系统已经成功预警38次破坏性地震。


投身地震预警,实现手机、广播、电视、微博、地震预警信息接收服务器同时预警

有研究已经表明,人们如果能在地震波到达时提前3秒收到警报,伤亡人数可降低14%;提前10秒获得警报,伤亡人数可减少39%;提前20秒,伤亡人数可降低63%。毫无疑问,王暾的这项技术,不仅让中国成为了成为继墨西哥、日本后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还能在地震来临时挽救无数人的生命。



很多人也许会有疑问,只能提前几秒到几十秒的地震预警,到底能有多大作用?大家可别小瞧了这短短几十秒。

经过小编测试,假设自己在成都第一时间看到这则预警推送,那么在迅速反应的前提下,1分钟是可以从2楼通过走楼梯迅速冲到居民楼前的空地上的。

当然,如果你在第一时间看到这则信息并迅速躲到厕所的反应时间是相对充裕的,经测试为5~7秒左右。这也是为何微博有不少网友在感慨地震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目前,该地震预警网覆盖面积达22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人口密集的多震区面积的90%,已成功预警芦山、鲁甸、康定等38次破坏性地震。但从总体上看,地震预警信息接收仍是“软肋”。虽然我国地震预警网已覆盖6.5亿人口,但能够真正应用地震预警信息的人口不到2%。


人送绰号“王大胆”,浙大智慧与地震抢时间

研发这套预警系统的王暾,实际上是位不折不扣的浙大学子。1991年,他进入浙江大学低温专业进行本科学习,1995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后相继在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奥地利科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王暾正在奥地利科学院从事理论物理博士后工作。看到地震造成的惨重伤亡,王暾想:“有没有办法可以提前一些时间发出地震预警,哪怕只提前十几秒钟,能让人们获得更多的逃生机会,减少人员伤亡”。

这个想法让他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因为当时国内还没有这种地震预警装置,“我就想能不能自己来做一个”。

汶川电视台提前40秒发布地震预警/网友录像

一个月后,王暾带着从亲朋好友那里筹集的300多万元资金,带着“非进入这个领域不可的决心”,开始在成都创业。他去人才市场“挖”了7个人,一起研发地震预警器,并注册成立了公司,专攻地震预警。

同事给他取了名字叫“王大胆”。因为拿着力学和理论物理两个博士学位的王暾,干起了地震预警这个跟自己专业不相干的研究项目。

“地震预警就是打时间差这张牌。”王暾打比方说。他解释说,地震预警是在震中发生地震后,地震波传到各地之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给预警目标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

他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跟地震赛跑,跑得越快,他的研究项目就越有价值。

创业不易,卡里曾穷到只剩1块4

王暾所研发的ICL( Institute of Care-life)地震预警系统分为地震监测,预警信息分析和处理,预警信息发布,以及预警信息接收和应用4个环节。大致包含了如下几个部分:地震监测仪器、数据收集与计算中心、发布预警的各种途径,可接受预警信号的行业/个人终端。

自2011年9月开始服务至今,ICL地震预警系统已连续成功预警38次破坏性地震,无误报、漏报。其关键技术指标已领先全球,并通过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持续改进技术系统,努力控制误报的发生。

别看现在系统如此成熟,在创业之初,轻微的抖动都会让报警器发出警报。而且,当时人们对地震预警“不感冒”,就连插在仪器上收集数据的U盘都会被人拔走。

类似非技术性的“拦路虎”差点让这一项“伟大”的技术夭折。比如,有一次,他带着团队去汶川布点,路上连加油的钱都没有了。最窘迫的时候,公司账户上只剩下1.4元。团队成员不得不拿出自己的积蓄,有的用信用卡取现,支持公司生存。

好在,幸运的是,就在他觉得快要山穷水尽时,救命稻草出现了。由于研究成果初具雏形,之前向成都高新区申请的20万元扶持资金在这时到账。第二年春天,科技部的专项资金陆续到位。2011年,王暾团队得到了300余万元的资金支持,情况才慢慢好了起来。

如今,ICL地震预警系统正常工作,王暾仍旧繁忙。他从不回避质疑和争议,一边竭尽全力通过媒介进行科普,向人们解释“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的区别,一边以实际成果对公众进行回应。2009年,他所研发的ICL地震预警技术通过了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多项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了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水平。

新闻来源:浙江大学  救命40秒!浙大校友成功预警九寨沟地震!还曾预警38次破坏性地震,无误报漏报


微信公共账号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