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晚上9点19分46秒,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6秒之后,距离震中300公里之外,汶川电视台的节目变成一段蓝底白字的地震预警画面,显示文字“四川省九寨沟正在发生地震,汶川有震感,请做好避险准备”,语音播报从数字40多秒开始倒计时,当进行到36秒左右时,屋顶出现晃动。
▲ 汶川电视地震预警录像,汶川预警时间为54秒
什么是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就像是和地震赛跑,地震波中,破坏力最强的横波,每秒能跑出3至4公里,而互联网电波的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这两种波的速度相差近十万倍,这就能为地震即将到达的区域赢得反应时间。
“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测”,地震预测在地震发生之前做出,这在全世界都是未解的难题,而地震预警在地震后发布,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为非震中地区抢出几秒时间。
根据所在地与震中的距离,稍远的地方,地震预警时间能够达到一两分钟,而较近的地方,也能有几秒到几十秒。国内一些学者研究认为,地震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是10秒,人员伤亡比就能减少39%。而日本的相关组织经测试也认为,如果主震区能提前2秒得到警报,区域内的死亡人数可减少25%;如果能提前5秒获得警报,死亡人数将减少80%。
▲ 预警型强震仪
这套预警系统与汶川县的电视数字终端相连接,一旦监测到地震发生,电视信号会自动切断,发出警报,提醒市民避险。如果震中强度小于3级或距离较远,电视节目下方有滚动字幕来提示,而如果是强震,画面会立刻变成报警倒计时。目前,只有四川汶川、北川、茂县三个地方可通过电视台来对民众发布预警信息。
非震中的成都市在地震波到达前71秒收到预警,陇南市在地震波到达前19秒收到预警;这些都源自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和各地地震局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
▲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王暾的研究所坐落在成都天府软件园,这是全国首个安装了地震预警系统的软件园区,8日那天,地震波抵达前70秒左右,广播开始预警并发出报警声。
▲ 同时,楼内电梯自动停靠最近楼层,打开梯门,停止运行。
在王暾设想中,地震预警应该是一个物联网,可实现全自动的秒级响应,安装了预警系统的电梯就是一次尝试,但在实践中,大部分人并不清楚预警的作用,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电梯里的人,都以为是设备故障,完全没有把它和地震联系在一起。
民众缺乏防灾演练,接到预警反应慢
目前,我国地震预警网已覆盖6.5亿人口,但能够真正应用地震预警信息的人口不到2%。低比例的背后,一是预警机制还远不够完善,二是社会观念并没有意识到地震预警的重要性。预警只有几秒,真想用这几秒去挽救生命、减少损失,还需要很多准备工作。
▲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二中学的地震预警系统,该系统是三年前,经天津市地震局引荐,由研发机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免费提供的。
作为天津市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塘沽二中早在1975年就成立了地震测报小组,与天津地震局合作,进行相关的指标测试和数据报送工作,而三年前新增的这套地震预警系统,让每学期一到两次的模拟地震逃生演练更为接近真实状态。除此之外,平时这套设备始终保持开启状态,一旦附近真有地震发生,就能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并拉响警报,为师生们争取短暂而宝贵的逃生机会。
▲ 时间倒计时开始之后,一二楼学生开始疏散,三楼原地避险,当该系统出现“呜呜”声时,三楼以上学生观察自己周围情况没有危险,就再进行疏散,疏散到空旷的场地。
而事实上,在并不经常发生地震的城市,已经安装的地震预警系统中,的确存在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的情况。在北京某青少年科技馆,也免费安装了地震预警系统,但从去年十月开始,该科技馆就一直在装修,工作人员表示,装修期间水电供应不稳定,地震预警系统基本处于关闭状态,相关的培训课程也因此受到影响。而在同样安装了该系统的北京某社区,街道工作人员甚至拒绝透露设备的使用情况。
政府助力预警嵌入电视、手机是国际趋势
▲ 墨西哥电视台直播中,直播间响起地震警报。主持人立刻通知观众:“现在我们必须中断直播,因为我们已经收到地震预警。”
墨西哥时间2014年5月8日中午12点,墨西哥南部格雷罗洲发生里氏6.6级地震。几秒钟后,300多公里外的墨西哥电视台,响起了地震警报。主持人中断原计划的新闻播报,告诉观众还有1分钟时间,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地震。很快,大批市民从建筑中撤离,躲到较为开阔的广场或街道上。
汶川地震发生时,王暾正在奥地利科学院从事量子力学方面的研究。家乡的巨大创伤,迫使他在一个月内回国,向亲朋好友筹措三百万,创办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发地震预警系统,他也是目前地震领域唯一一个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经过近十年的摸索,这家民办地震预警机构,已将预警发布速度,从9秒提高到6.2秒,速度超过日本30%。同时,预警监测点布置范围也从一万平方公里,延伸到220万平方公里,覆盖全国90%以上地震地区,形成一张全国性地震预警网。除去这次九寨沟地震,他们还预警过芦山7级、鲁甸6.5级等37次破坏性地震。
▲ 全国性地震预警网
这次汶川电视信号播出50多秒预警画面,让王暾潜伏多年后,为公众所知。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民间机构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长久以来,没有纳入社会管理体系。他们凭借一己之力,也很难在全国范围进行大面积推广。目前,这款地震预警联入的电视台,只有汶川、北川、茂县三县,而中国可能遭受地震侵扰的地区,远不仅于此。
目前,王暾主导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除三家县级电视系统外,主要通过微博和手机APP发布。然而,九寨沟地震发生前,微博关注人数不过十几万人,APP的下载使用,更局限在小部分特别关注地震的“有心用户”。而在日本,所有的手机厂商,都被政府要求加入地震预警速报功能,强制向民众推送预警。2年前,我国台湾地区的所有手机,也全部加装预警系统,即便没有APP,没有网络连接,也能接受预警信息。
显然,实现这一突破,更需要政府力量介入和协调。目前,无论技术应用度,还是监测网络的搭建,似乎民办机构都走在了前面,但国家层面的尝试从未停止。本周,山东、山西等地宣布,2020年前,建立5秒做出反应的地震预警系统。想更快、更有效的搭建国家级地震预警平台,将民办、政府两股力量形成合力,无疑是个明智的选择。而在未来,当预警信息与重要部门、工程联网后,我们面对灾难的预防能力,显然与过去不是一个量级。
岩松点评
这一次九寨沟地震我们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汶川电视台提前预警及整个震区预警的进步。但是当这一件事还是一条新闻的时候,一方面反映着进步,可另一方面却说明这方面的工作,我们的起步还是晚了,像墨西哥、日本等国家十几年前,几十年前就开始地震预警工作并日常化的时候,我们还只是一条让人高兴的新闻。当然,奋起直追也是必须的,可之后不能停在预警的进步上,关键还是下一步,有了预警它能迅速并且大范围地到达,更重要的是人们马上就知道正确的行为是什么,否则预警的价值大打折扣,为了让人们知道该正确的做什么,我们整个社会又该做什么呢?
文字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
微信公共账号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