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西南交通大学邀请减灾所王暾博士参加“助学 筑梦 铸人”主题报告会,王博士为到会师生作了主题为“海归筑梦地震预警”的报告,受到在场师生的热烈欢迎。
报告会上,王暾博士讲述了他的个人经历。从6岁开始树立“科学家的梦想”,1995年浙江大学低温工程专业,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力学博士学位,2007年获(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读书期间,王暾获得各级奖学金,对于一个农村学子,这是得以安心读书的重要支撑,感谢国家的培养。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毅然放弃在奥地利的博士后工作,选择回国矢志追求地震预警事业。虽然不是地震专业,凭借扎实的工科基础、物理学知识、强有力的学习能力和执着,克服重重苦难和阻碍,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震预警技术,并建设了全球最大的地震预警网,覆盖我国地震区人口面积的90%,填补了我国地震预警领域一系列空白。
2014年9月王暾博士代表中国参加第三届国际地震预警会议时,美国地震预警首席科学家在了解了减灾所成果之后评价道:“Very impressive”。从几年前我国到日本、美国去学习他们的技术到如今领先世界,我国在地震预警领域的成长速度已然超出外国相关专家的预料。
他的故事和心路历程,令在场师生为之动容,获得了阵阵掌声。王博士表示“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是需要去推动的”,鼓励同学们要坚持,要争取“在从事的领域里处于前沿的位置,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时,王暾提出:“一个成功的研究者必须禁得起孤独,只有沉得下心,戒得了浮躁,专心致志地投入研究才能修得大器。”他认为,成功的充分条件很多,而必要条件很少,希望同学们可以坚持自己的兴趣,广泛学习,追寻自己的理想。
最后,主持人用崔卫平老师的一段话总结“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据了解,自2007年国家构建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资助规模实现了成倍增长,已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今年值国家学生新资助体系建设十周年之际,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国银行和中国青年报社继续联合举办“助学•筑梦•铸人”主题系列活动,大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及助学工作成效,鼓励受助学生奋发向上、砥砺自强,进而在广大学生中间传递自尊自强、感恩奉献的正确价值观。
文字来源:西南交通大学、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图片来源:西南交通大学
微信公共账号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