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暨联合国减灾30年
国际研讨会举办
在第30个国际减灾日来临之际,10月13日,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在深圳出席绿色发展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暨联合国减灾30年国际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
郑国光指出,回顾联合国减灾30年来,中国政府确立了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自然灾害管理体系,显著提升了应对重特大灾害的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了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为积极应对自然灾害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强化灾害风险综合防范,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完善自然灾害法律法规,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夯实防灾减灾基层基础,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郑国光强调,面对严峻的灾害风险挑战,世界各国应当携手努力,认真落实联合国减轻灾害风险的各项决议。认真践行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防灾减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加强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研究,提升灾害管理的科技支撑水平。要完善防灾减灾国际合作机制,提高“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国际合作水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今年是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行动开展30周年。1989年12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倡导通过一致的国际行动,减轻由于自然灾害以及其它自然因素导致的生命财产损失。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加强韧性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防治水平”。在深圳期间,郑国光赴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和基层社区、消防站调研防灾减灾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基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增强城乡社区抵御灾害的韧性能力。
>>国际减灾日的设立:
可以追溯到1989年。此前,为促进风险意识及减灾的全球性文化,联合国大会倡议设立一个国际日。现在,每年10月13日举行的国际减灾日纪念活动,旨在赞赏全世界民众和社区为减少遭受灾害风险做出的努力,并提高他们对所面临风险的重要性的认识。
>>自然灾害是指:
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地震、海啸、泥石流、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火山喷发等。
>>自然灾害的主要影响:
1、灾难会带来实质性的创伤和精神障碍。
2、绝大多数的痛苦在灾后一两年内消失,人们能够自我调整。
3、由灾难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碍非常少见。
4、有些灾难的整体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因为它可能会增加社会的凝聚力。
5、灾难扰乱了组织、家庭以及个体生活。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行动的目的:
通过一致的国际行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减轻由地震、风灾、海啸、水灾、土崩、火山爆发、森林大火、蚱蜢和蝗虫、旱灾和沙漠化以及其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经济的失调。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目标:
1、增进每一国家迅速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的能力,特别注意帮助有此需要的发展中国家设立预警系统和抗灾结构。
2、考虑到各国文化和经济情况不同,制订利用现有科技知识的适当方针和策略。
3、鼓励各种科学和工艺技术致力于填补知识方面的重点空白点。
4、通过技术援助与技术转让、示范项目、教育和培训等方案来发展评价、预测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并评价这些方案和效力。
历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
从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1990-2000年)到每年一次“国际减灾日”主题至今的变迁,体现了国际减灾行动的基本发展脉络。以下是历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
1991年:“减灾、发展、环境――为了一个目标”。
1992年:“减轻自然灾害与持续发展”。
1993年:“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要特别注意学校和医院”。
1994年:“确定受灾害威胁的地区和易受灾害损失的地区――为了更加安全的21世纪”。
1995年:“妇女和儿童--预防的关键”。
1996年:“城市化与灾害”。
1997年:“水:太多、太少――都会造成自然灾害”。
1998年:“防灾与媒体--防灾从信息开始”。
1999年:“减灾的效益――科学技术在灾害防御中保护了生命和财产安全”。
2000年:“防灾、教育和青年--特别关注森林火灾”。
2001年:“抵御灾害,减轻易损性”。
2002年:“山区减灾与可持续发展”。
2003年:“面对灾害,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
2004年:“减轻未来灾害,核心是如何“学习””
2005年:“利用小额信贷和安全网络,提高抗灾能力”
2006年:“减灾始于学校”
2007年:“防灾、教育和青年”
2008年:“减少灾害风险 确保医院安全”
2009年:“让灾害远离医院”
2010年:“让儿童和青年成为减少灾害风险的合作伙伴”。
2011年:“建设具有抗灾能力的城市—让我们作好准备”。
2012年:“女性——抵御灾害的无形力量”。
2013年:“面临灾害风险的残疾人士”。
2014年:“提升抗灾能力就是拯救生命——老年人与减灾”。
2015年:“掌握防灾减灾知识,保护生命安全”。
2016年:“用生命呼吁:增强减灾意识,减少人员伤亡”。
2017年:“建设安全家园;远离灾害,减少损失”。
2018年:“减少自然灾害损失,创建美好生活”。
2019年:“加强韧性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防治水平”。
来源:应急管理部
中国应急管理报 新媒体中心 编辑:庞舒月
微信公共账号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