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10月16日电 (王军)15日-16日,由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成都市防震减灾协会联合主办的“实践全面创新改革,促进地震预警事业发展论坛”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市、州地震局和科技、应急、地震、法律、安监及地震预警典型应用等单位负责人、专家和学者参会,共同探讨了在当前政府促进绿色发展、增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支持应急产业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放管服”等新模式,提升地震预警技术、优化服务、扩大应用规模、完善管理机制,促进地震预警的产业化发展,推动中国自主创新的地震预警技术多快好省服务我国民生,助力中国成为世界地震预警中心。
据了解,当前我国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领先的地震预警技术成果,成都市先行先试的带动下,在各市县政府和地震部门的支持下,已建成延伸至全国31省市区、覆盖220万平方公里、覆盖地震区人口90%的地震预警网,已逐步通过手机、广播电视、政务微博、专用接收终端等连续5年安全服务民众、学校、社区、化工、燃气、电力、地铁、国防、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国家减灾中心等,连续预警芦山7级、鲁旬6.5级等31次破坏性地震,无一误报,取得减灾实效。同时,该地震预警技术已服务尼泊尔,并与中国大陆地震预警网实现中国互联互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论坛上,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闪淳昌表示:有关部门应当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以开放、包容、发展的胸怀对社会地震预警力量予以鼓励和支持,引入市场机制,量身定制监管模式,完善风险控制措施,帮助其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切实困难,地震预警是科学工程、民生工程、社会工程,切不可固守部门利益、求全责备,应该在地震预警领域实践全面创新改革和“放管服”。
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表示:我国地震预警核心技术已全球领先,已建成了延伸至31省市区的覆盖我国90%地震区人口的地震预警网,已服务民众、中小学、社区、工程等,但应用规模还很不足,我国地震预警事业面临着急需扩大应用规模的严峻问题,需要地震预警领域的机制体制创新。
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局长肖亚西表示,成都市一直重视防震减灾工作。2012年,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在全国率先建设地震预警网,并持续加大对地震预警的投入,在我国率先将学校应用地震预警作为民生工程新内容,于2014年纳入防震减灾示范校和示范社区工程标准化建设中,目前成都市已有139所中小学和43个社区启用了地震预警。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通过论坛探讨将有助于推动地震预警领域的机制体制创新,构建地震预警服务公平竞争平台,促进已成熟的地震预警技术系统服务我国民生和应急产业,推动我国地震预警事业健康发展。
新闻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新闻链接:http://sc.people.com.cn/n2/2016/1016/c345509-29150901.html
微信公共账号
官方微博